“血荒”是近年來一直能夠引起廣泛討論的社會話題。各地相關部門,也屢屢推出新政打響“血荒保衛戰”,旨在提高社會獻血率。然而,“血荒”已然不是小概率事件,也不是偶然事件,總能時不時爆發的“血荒”一次又一次的證明,現在各地都并未完全走出“血荒”的陰影。
數據顯示,2013年中國大陸人口獻血率僅為9.4‰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,人口獻血率達到10‰-30‰才能基本滿足本國臨床用血需求。當前,發達國家的人口獻血率約為40‰,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人口獻血率分別為30‰和23‰。我國無償獻血社會氛圍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,不僅全面落后世界各國和各地區,還因為關鍵時候無血可用而屢屢出現生命危機。
關于我國獻血管理現狀,筆者認為,至少存在以下幾個嚴重問題。一是,很多地方是由各地紅十字會負責,而紅十字會現在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;二是,各地血站或者叫血庫和其他一些公益性組織及相關管理機構一樣,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——嚴重不透明,公眾無法看到一個地區的血庫里一共有多少存量的血液,也不知道是不是存在相關管理人員拿去做非法生意的情況,而媒體還能曝光有人用血液澆花之丑聞,公眾自然大為惱火;三是,《獻血法》第5條規定,鼓勵國家工作人員率先獻血,可公務人員的表率作用總是無論得到體現。
血液采集和管理體制的公信力問題是最大的問題。我們知道,在許多西方國家也存在“捆綁獻血”的制度,比如,一個人18歲成人禮時必須獻血,比如,大學拿畢業證必須獻血。這樣的捆綁獻血似乎是侵犯個人自由,但它卻能夠長期存在而不受公民質疑,原因就在于他們有足夠的理由去捆綁,即他們的獻血制度、血庫的管理現狀,都是讓老百姓放心的,是完全透明的。
“終生無限量免費用血”的誘惑力很大,各地也可以學習深圳這種做法。但是,根本的問題仍然在于落后的管理制度并不能讓人放心的問題,只有解了
這個問題,全民獻血的熱情才會得到提高。
更多資訊:浙江減速機廠